登录 退出
政府信息公开
政策动态速递2024年第8期
63K
索  引  号: 6107000026/2024-000113 发布时间: 2024年04月02日 10:01
来       源: 市循环院 发布机构: 市发改委
内容概述: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

日,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印发《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1、总体要求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光子、第三代半导体等)、新材料(超导、钛及钛合金、铝镁轻质材料、化工材料等)、高端装备制造(增材制造、北斗应用等)、新能源(硅基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细分领域,遴选若干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集群载体,每个集群建立“六个1”工作机制,健全高水平创新支撑、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专业化园区承载、全方位人才培养、多元化资金支持“五大体系”,突出抓项目、促创新、强主体、优生态,探索形成“协同创新、链式整合、园区承载、集群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路径,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2025高水平培育壮大10个以上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百亿级产业创新集群。2035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建成一批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拥有一批技术创新领先、产业规模较大、行业地位突出的龙头骨干企业。

2、主要任务

1)遴选确定产业创新集群。产业创新集群的遴选,重点从产业领域、产业基础、龙头企业、创新能力、支撑项目等5个方面,确定若干以专业化园区为承载、龙头企业为引领、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矩阵式产业创新集群。

①产业领域。符合国家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战略方向,具有广阔成长空间和引领未来发展潜力,现有和未来预期增速明显高于当地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主要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或能替代进口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②产业基础。在高新区、经开区等国家级省级重点产业园区内,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自主可控,公共服务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设施较为完备。

③龙头企业。至少拥有1家国内领先、国际有话语的企业和若干优势企业,在关键环节自主化上实现重大突破,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现有产业规模、创新水平、产品质量和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

④创新能力。至少拥有1个国家级和若干省级相关领域创新平台,拥有行业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和持续丰富的创新资源,具备较强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主导或参与若干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在本领域创新体系中具有较强的话语,能够有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

⑤支撑项目。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关键环节,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有一批储备项目顺利推进,有一批谋划项目积极招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

2)建立“六个1”工作机制。按照省级抓统筹、市县抓落实的原则合力推进,及时了解掌握各行业发展动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科研机构发展情况、相关诉求等,鼓励、支持、引导产业创新集群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强化自主创新,做强做优,以“六个1”工作机制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工作落细落实。即:制定1个行动计划、建设1个重点园区、形成1份重点企业(机构)名录、落实1个重点项目清单、组建1个专家智库、设立1支产业投资基金。

3)构建高水平创新支撑体系。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细分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结合省内外相应领域科技基础条件,绘制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耦合图谱,梳理形成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和供给清单,有组织地滚动实施科研计划项目。二是提升协同创新水平。聚焦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方向,高标准建设国家级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实施一批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三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产业创新集群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加强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围绕全产业链协作和配套联合实施一批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四是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建好用好秦创原平台,持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支持各市县、科研院所、高校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项目。

4)优化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体系。一是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加强产业联盟建设,推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二是加强产业链主体投资。围绕产业链强链补链扩链绘制招商图谱,建立目标企业库、项目库,开展填空式、补位式、链条式精准招商引资。强化重点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用能、环保等条件保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大投资,实施一批产业链重点项目。三是加强应用场景示范。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增材制造等领域,率先在具备条件的集群内试点建设融合应用场景示范工程,择优推广一批示范项目,并给予应用方一定支持,形成以场景带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和产业培育的新模式。

5)完善专业化园区承载体系。一是推动园区功能集成。以高新区、经开区等产业园区作为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加强园区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一体化推进模式。二是优化升级产业园区。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大力发展“一区多园”“飞地经济”,鼓励园区引进社会资本或专业机构建设园中园。

6)构筑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一是培养聚集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省级重大人才项目,对入选“三秦英才引进计划”和“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的按规定给予经费支持,开展创新人才攀登、青年人才储备等专项行动。鼓励各地市、各园区围绕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制定专项政策加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二是培育高技能应用人才队伍。开展陕西省首席技师、技术能手评审选拔,建立科研院所、高校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的机制,持续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7)健全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一是强化政府资金支持。统筹现有省级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专项等财政资金,加大力度支持产业创新集群发展。采取补助、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新技术研发、新产品产业化、创新平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示范应用、中试基地以及园区公共服务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政银企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丰富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对产业创新集群重大项目给予较大额度和较长期优质信贷支持。三是充分发挥投资基金作用。鼓励各类投资机构设立更多面向科技成果转化初创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的投资基金,加大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对产业创新集群支持力度。

附:各市(区)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方向

西安: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物联网等)、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增材制造、输变电装备等)、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等)、新材料(超导等)等产业。

宝鸡:重点发展新材料(钛及钛合金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石油装备、工业母机、轨道交通、传感器、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等)、新能源(氢能、抽水蓄能等)、生物医药等产业。

咸阳:重点发展新型显示、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现代能源化工、大数据与云计算等产业。

铜川: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新材料(新型建材等)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太阳能光伏电池)、生物医药等产业。

渭南:重点发展增材制造、新材料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航空、专用设备等)、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延安:重点发展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产业;培育壮大能化装备制造、新能源(风电、光伏等)、新材料等产业。

榆林:重点发展现代煤化工、新材料(镁及镁合金等)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风电、光伏、氢能等)、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等)等产业。

汉中:重点发展航空、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传感器、数控机床、绿色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

安康:重点发展富硒食品、新材料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钒材储能、锂电材料、光伏等)、生物医药等产业。

商洛: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锌及锌合金、钼钨材料、钒及钒合金)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抽水储能、光伏等)、节能环保(尾矿固废利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精密滑台、无人机)等产业。

杨凌:重点发展现代业、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

针对汉中的政策机遇:一是建议发改、工信、科技、卫健等部门结合必威体育app实际,摸底分析汉中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现状,围绕实施方案明确的必威体育app产业创新集群建设重点方向,遴选确定产业创新集群,建立“六个1”工作机制,指导专业化园区策划包装一批具有引领、支撑作用的重大产业示范工程项目,积极争取省级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专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等资金支持二是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必威体育app高水平创新支撑、高效率产业链协同、专业化园区承载、全方位人才培养、多元化资金支持“五大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汉中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   网站地图网站标识码:6107000026
陕ICP备14003207号-2   汉中网安:61230001 联系电话:09162626681
地址: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43号必威体育app大院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楼
陕公网安备 61070202000059号

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